找到相关内容363篇,用时1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千年古刹宝相寺珍藏佛教圣物“佛牙舍利”

    宝相寺景区主要景观有:苦海、菩提树、须弥山、宝相寺、地宫、太子灵踪塔、琉璃境界透彻卧佛、蓝毗尼园、菩提伽耶、鹿耶苑、南海、观音、东海、东瀛佛教、东方三圣、佛教文化博物馆、塔林、西方三圣、舍卫城、...

    佚名

    |佛教新闻|台湾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10/01/13111597249.html
  • 檀林皇后与中国禅宗

    供奉,由于海风太大,船不能行。慧锷以为观音不肯去日本,便弃船登岸,在普陀山修建了“不肯去观音”并圆寂在此。此后,历代高僧都在普陀山兴建寺院,僧众云集,形成了海天佛国的圣境,慧锷成为了普陀山的开山祖师,“不肯去观音”也成为了旅游名胜。   檀林皇后在义空禅师的影响下,更加虔诚的学习禅法。为了教育橘氏的子弟,她又建立了学馆院,让橘氏子弟在这里研习经书。嘉祥3年(公元850年),仁明天皇身染重病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05352086.html
  • 赵朴初心萦普陀山

    慧济寺、紫竹林、不肯去观音、潮音洞有作,寄调《谒金门》:不肯去,甘禁万劫风雨。此地缘深非妄许,悲心周广宇。从此名山钟毓,无尽妙华慧炬。宝筏不辞千手与,度普天儿女。”  1989年10月15日至19日,...上方、不肯去观音南侧建一亭,但无名,赵朴老取曹操《步出夏门行》“水何澹澹”句取名“澹澹亭”,并题额。澹,安静也。  在礼洛迦山时,见山中正按妙善法师规划进行大规模建设,心情振奋,当即为建设中的洛迦山...

    章风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40254474.html
  • 当代大学生谈佛法----连载

    因为以前只在电视里、图书上和油画上看到寺院,看到菩萨。正如我小时候拜那菩萨画像一样,我对她们很崇敬,但却不大晓得佛家的智慧。此次千手千眼观音之行,让我有了接近这种佛教智慧的机会,我很感激。...了安定和谐。 ——杨丽娜 千手千眼观音上明下仰住持给我们讲了好多佛法,让我对佛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。佛法讲普度众生,佛是来普度大众的,这是大爱,这是最博大的爱。我心情受到了极大的震撼,他让我的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31975090.html
  • 赵州寻梦之柏林寺真际禅师塔

    兴衰,名称多次更改,隋唐时期称之为观音,北宋初改称永安,金元时期更名柏林禅院,明代始定今名柏林寺。柏林寺在清代之前,一直是名刹。民间曾有“赵州水、曲阳鬼”的说法,传说柏林寺摩尼殿内的壁画与曲阳北岳庙...本州通院,而后,剃度于嵩山会善寺,受法于南泉山普愿禅师,他是禅宗六祖慧能大师之后的第四代传人,证悟渊深,年高德劭,享誉南北禅林。其八十岁时行脚赵州,被众僧迎入观音(即柏林寺)驻锡,住持该寺三四十年,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9460688141.html
  • 从“平常心是道”到“吃茶去”

    不知是无记。若是真达不疑之道,犹如太虚,廓然虚豁,岂可强是非邪!”师言下悟理【《景德传灯录》卷十《赵州观音从谂禅师》,引见《大正藏》卷五一,276c。】。   在这里,南泉向他的弟子赵州说: 禅道...前柏树子。”曰:“和尚莫将境示人。”曰:“我不将境示人。”曰:“如何是祖师西来意?”师曰:“庭前柏树子。”【《指月录》卷十一《赵州观音真际从谂禅师》,引见《续藏》第143册,252a。】   在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45253433.html
  • 最早开发的普陀山的僧俗先驱

    民的尊敬和爱戴。尊他为“仙人”和“真人”。为了纪念梅福,遂将他隐居之山命名“梅岭”,把梅福炼丹时的井取名“仙人井”。  唐代日本高僧慧萼在普陀山开辟不肯去观音以后,普陀山渐成“海天佛国”,遂名补...五台山。从五台山请得观音圣像一尊。于唐大中十二年(858)取道四明(宁波)回国。由海路途径普陀山附近时受阻。慧萼心想:这恐怕是观音菩萨的意愿,于是将观音菩萨圣像安奉于山,后由张氏在宅中建“不肯去观音”...

    徐金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34161052.html
  • 普陀山普济寺——观世音菩萨应化处 (上)

    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。它的前身是“不肯去观音”。唐大中年间(847-859年),日僧慧锷请五台山观音像归国,因风阻上岸与山民张氏在潮音洞上共建此供奉观音。后梁末帝贞明年间(915-920年),由“不肯去观音”扩大为寺,后迁到现在这个地方的(一说最早的不肯去观音即建于此地)。宋代先后改名为“五台圆光寺’’与“宝陀观音寺”,香火始盛。宋嘉定七年(1214年),皇帝御书“圆通宝殿”匾额,定为专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24056816.html
  • 明代佛国逸史钩沉

    丰三年(1080年)改额不肯去观音为宝陀观音寺,寺址未变。  据元《大德昌国州图志》载,不肯去观音在“双峰山”。至正年间盛熙明说,“潮音洞”离寺三里,寺在“梅岑山之阴”。近经考证,所谓“双谓山”,即今普济寺后山,麓间三石并立,状如定鸟,今称“灵鹫峰”;山巅巨岩突起,状如复莲,今称“观音峰”,古时两峰均无名,合称“双峰山”;所谓梅岑山之阴,乃梅岑山之凹也。可知古不肯去观音乃至宝陀寺址,在今普济寺...

    王连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44058804.html
  • 名山:回顾普陀山的那段历史

    。居民张氏目睹斯异,亟舍所居筑庵奉之,呼为‘不肯去观音’。”(《重修南海普陀山志》卷6)事实当是大中筑庵而贞明建寺(《释氏稽古略》卷3);后人乃混为一谈。 普陀是全山的总名,而层峦复嶂,数约十六,其最著的有双峰、佛顶、雪浪、锦屏诸山。双峰山,在潮音洞上峰峦迭翠,烟水苍茫,据说不肯去观音即建于此。佛顶山,亦名白华顶,又称菩萨顶,居四山之中,高百十六丈有奇,颠圆而平,约广二十余亩。雪浪山,在佛...

    佚名

    |朝圣|佛教名山|普陀山|观音菩萨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9/06/12082484009.html